查看原文
其他

【云帆课堂】诗词的“九性”和“六要六戒”

2017-03-26 云帆诗友会


云帆课堂

诗词的九大特征

一、形象性


        就是写诗词要用韵文,属于艺术语言;其思维多用形象思维,寄情于景物,状物抒怀。用形象表现概念,是诗词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。所谓形象语言,应该是具体可感的形象,来牵动读者从对形象的体味和感受中,领悟诗的思想并接受美的熏陶。如李商隐用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来说明爱的真与深。


二、精练性


        诗高度概括,言简意丰,用极少的字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杜甫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”,仅十个字,就把诸葛亮的卓绝功绩及其卓越军事才能概括出来了。 


三、跳跃性


        诗和文章不一样,受字数的限制,所以在叙述上,无关的话,不要描写。并且叙述上还可以有一定的跳跃。


四、含蓄性


        诗多用形象思维,意思和情感多不直接道出,往往寄寓在具体的物象之中。有人说诗词与其它形式的文体在语言上最大的区别是:“言在此而意在彼”。理解这一点是解读诗意、领悟诗情的又一个层次。 


五、反常性


        诗词语言是一种最不科学、最不规范、却最具艺术表现力的语言。诗家语最明显的特征是不肯受逻辑和语法的约束,常常有悖于常理。记得毛泽东曾经说过诗词就是形象思维,而不是逻辑思维。


六、生动性


        诗词语言要让形象给人以动感,巧妙地运用动词,能使全诗生辉,产生魅力。宋祁的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的“闹”字,张先的“云破月来花弄影”的“弄”字,都堪称巧妙运用动词的典范。这一点就是常常说的虚词的妙用会使诗词具有灵性。


 七、流畅性


        诗词语言要自然流畅。如李煜的 “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。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。”语言自然流畅,千百年来脍炙人口。


八、色彩性


        诗是抒发感情的文字,诗的语言也带有感情色彩,而色彩本身也能有力地表达感情。如杜甫的 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。读来使人胸襟豁达,清心明目,这与它巧妙地显现黄、翠、白、青四色是分不开的。


九、音乐性


        诗词要寻求节奏的和谐,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,只有用诗家语写出来的东西才具有诗歌的魅力,让人赞赏不已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,一定要自觉地学习掌握好诗家语的运用,这才是正路子。

云帆课堂

格律诗“六要六戒”

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


 一、要情志高尚,戒无病呻吟


        诗言志,志贵高远;诗抒情,情贵笃深。无高远之志,只能无病呻吟;无深笃之情,只剩风花雪月。这样的东西,到头来一文不值。


        举两个例子:


壮观东南二百州,景于多处最多愁。

江流千古英雄泪,山掩诸公富贵羞。

北府如今惟有酒,中原在望莫登楼。

西风战舰今何在?且办年年使客舟。

        (宋·刘过《登多景楼》)


时难年荒世业空,弟兄羁旅各西东。

田园寥落干戈后,骨肉流离道路中。

吊影分为千里雁,辞根散作九秋蓬。

共看明月应垂泪,一夜乡心五处同。

        (白居易《望月书怀》)


        这两首,前一首志存高远,后一首骨肉情深,都堪称典范。


        情志高尚,前提是品学兼优;而无病呻吟,原因多是学识浅陋。清代刘庆缃《说诗》云:


经淫史癖读书身,千古词人尽学人。

但使胸中无万卷,少陵下笔不能神。


        他说得绝对了些,但说写诗须有学识,则是对的。



二、要营造意境,戒诗味寡薄


        写诗不能下笔直白。只是直说,只讲逻辑思维,就违反了诗词之道。一定要精心营造意境。这又分意境豁然与意境迷濛两种。请看:

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
艰难苦恨繁双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
        (杜甫《登高》)


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

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

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

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

        (李商隐《锦瑟》)


        这两首堪称意境豁然与意境迷濛的典范。两首都是大美之作。后一首有咏瑟、悼亡、自伤诸说,人们猜了千余年无定论,一直众解纷纭。前一首人称“古今七律第一”,意境多达14层,“如海底珊瑚,瘦劲难移,沉深莫测,而精光万丈,力量万钧。通章章法、句法、字法,前无昔人,后无来者。”(清·胡应麟)


        意境营造是创作成败的关键,万万不可粗心。否则意思虽好,却无诗味。请看:


过兼不及总非中,离却平常不是庸。

庸字莫将容易看,只斯为道用无穷。
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南宋朱熹题为《中庸》的七绝。道理全对,却诗味差,欠美感。



三、要锤炼语言,戒草率粗疏


        大家都知道,贾岛因为用“僧推月下门”还是“僧敲月下门”,边走边比比划划,像神经病一样,闯了韩愈的大驾。他说“二句三年得,一吟双泪流”,道出了甘苦,也指明了成功的秘诀——锤炼语言。


        我举一个例子。骊山华清池,千百人写过,你很难出新意。但元人商挺因为善于锤炼语言,却后来居上。他写的《骊山怀古》是:


女色迷人祸更长,千年烽火化温汤。

无情一片骊山月,照罢周家又到唐。


        锤炼语言的过程,其实就是不断深化思想、意境的过程。商挺明白此理,把周幽王、唐玄宗相联系,写成了这首绝唱。


        金代诗人段克己,用一首诗把锤炼语言的重要及方法讲得再明白不过。他在《勉冯弟》的七律中说:


少年事业莫蹉跎,听我樽前一曲歌。

铸剑必须经百炼,为文故自要三多。

凡胎须得丹砂换,壮志休辞铁砚磨。

平地为山由一篑,词源他日看银河。


        诗中第4句“三多”,就是欧阳修说的“须看多、做多、商量多”。



四、要善于对仗,戒拉郎作配


        格律诗,特别是七律,讲究对称美。不学对仗,就过不了关。


        先举四例:


        锦江春色来天地,玉垒浮云变古今。(杜甫)


        五更鼓角声悲壮,三峡星河影动摇。(杜甫)


        一身去国六千里,万死投荒十二年。(柳宗元)


        斑竹一枝千滴泪,红霞万朵百重衣。(毛泽东)


        一首诗有了好对,就通篇生色,不然就没有亮点。我们常常不注意对仗,甚至按胡适的主张,故意不作。其实,对仗由中国语言的独特性所决定,对称美是中国人的审美观念,你既然写格律诗,就得在对仗上用力。虽然达不到杜甫“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”那般高妙,但用了力总会好些。



五、要融入哲理,戒空洞说教


        为说明问题,先讲两个故事。一个是袁克文劝阻他老子袁世凯称帝的两首七律。两诗主旨贯穿老子“自见者不明,自是者不彰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”的哲理,说“山泉绕屋知深浅”,“嚣嚣恩怨未分明”,“剧怜高处多风雨,莫到琼楼最上层”,劝袁世凯切莫称帝。但袁世凯是个“自见”、“自是”、“ 自伐”、“自矜”的人,不听劝阻,软禁作者,结果美梦破灭,丢了老命。


        再一个故事是曾国藩的。曾国藩战胜太平军,一些人劝他坐皇帝,取清室而代之。但他是道家思想很重的人,一生以“戒盈勿满”为信条。他给弟弟曾国荃写了一首七绝:


左列钟铭右谤书,人间随处有乘除。

低头一拜屠羊说,万事浮云过太虚。


        他不但不做皇帝,还“以淮代湘”,急流勇退。他效法的屠羊说,曾随楚昭王逃亡,却按道家“功成身退”的思想,拒不受爵,依旧卖羊肉。


        将哲理入诗,以宋代为盛。但写得好很难。然而,诗中有了哲理,才更耐读,更有含金量。请看下述例句:


        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(李清照)


        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(文天祥)


        匈奴犹未灭,安用以家为?(唐·徐铉)


        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(唐·刘禹锡)


        公道世间唯白发,贵人头上不曾饶。(唐·杜牧)


        浮名浮利过于酒,醉得人心死不醒。(唐·杜光庭)


        还想再说的是,不要怕难。得大胆尝试,多读、多思、多写、多改。攻克难点,就有望成为“诗中圣手”。



六、要学会用典,戒炫耀高深


        用典与对仗,是中国诗歌独特艺术之所在。前者由中国语言的独特性所决定,后者由中国历史的无比丰厚所决定。有的辞典,载典故16000多条,一条一个历史故事。反对用典,就等于笔下抛开了中国历史。但要少用僻典,让人读懂。典用得好,一语顶千言,如“不可沽名学霸王”,使内涵大增,又短又好。用典还有一大好处,是可以把不便直说的事委婉道出,像上面曾国藩“低头一拜屠羊说,万事浮云过太虚”,一桩惊天大案,全藏在一典之内,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。反对用典,脱离遗产,脱离国情,不足为训。用典好的例子多得很。只举三例:


        垂竿己羡磻溪老,体道犹思塞上翁。(唐·高适)


        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。(唐·杜牧)


        自是君恩薄如纸,不须一向恨丹青。(唐·白居易)


        会用典,关键是读史用史,多学多练,没别的窍门。但是,美物不可多用。好比吃红烧肉,也不能八碗八碟全是它。总以荤素相间为宜。像下面这个例子,就应避免:


比干挥手谢微箕,只问豺狼不问狸。

未许朱三作天子,尚留南八是男儿。

李家惯作降王表,刘字空书太尉旗。

逃禄已无偕隐母,介山遗恨满昭祁。

        (清·易顺鼎《和答程六颂万》)


        像这样句句用典,古今少见。学问虽大,但有炫富之嫌,不足师法。

参看: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诗词格律与写作一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视频公开课·诗词格律与写作:连载2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视频公开课·诗词格律与写作:连载3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视频公开课·诗词格律与写作:连载4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视频公开课·诗词格律与写作:连载5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视频公开课·诗词格律与写作:连载6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视频公开课·诗词格律与写作:连载7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视频公开课·诗词格律与写作:连载8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: 09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:连载之10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 11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 12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 13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 14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 第15辑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连载之16辑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第17辑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第18辑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:第19辑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视频连载第 20辑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 21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 | 22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 | 23

【云帆讲堂】王步高·格律诗词与写作之24辑(大结局)

关于投稿


        1)格律诗、词、散曲、歌词、对联,不超过20首(诗:平水韵,词:词林正韵,新韵需注明);辞赋、作品评论、诗歌理论,一到数篇不等;新诗,不超过8首。文责自负。拒绝一稿多投

        2 )  稿件以邮箱粘贴+Word文档发送。五号宋体,居左排列。并注明所投稿的栏目,如【云帆诗会】、【诗词人物】、【云帆吟友】等。

        3)书法绘画作品:6到12幅供选用,要求图片清晰,剪裁完整。

        4)附文请附120字以内个人简介,生活照片1-3张。(照片以原图格式发送)

        5)投稿邮箱:

        A、caochuyang_@126.com

        B、673126620@qq.com

        C、408170812@qq.com



关于打赏


        1,打赏总额20元以内(含20元),归平台;

        2,打赏总额20元以上,作者与平台各半;

        3,打赏发放方式:作品发表7日后10日内,向作者提供打赏明细,并以微信红包发放打赏。

感谢您抽出  · 来阅读此文

欢迎留言与转发,云帆因你更精彩

本期编辑:豆芽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